文昌国际航天城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取得阶段性进展
“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是党中央赋予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历史使命,也是海南省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文昌国际航天城自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聚焦航天主业,以加速建设航天强国为目标,坚持开放融合、科技引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布航天城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加速科技创新奖励政策落地,积极推动“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和“航天+”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加速建设海南商业发射场,带动运载火箭产业创新。作为我国唯一的商业发射场,海南商业发射场建设和运营是航天强国战略的重要部署,是商业航天发展的示范,更是进一步开放的试点。依托发射场优势,推动火箭“出厂即发射”的流程优化和产业链整合创新,支持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吸引中下游产业聚集。
二是完善航天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支持“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的协同创新。运载火箭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明年将投入使用,具备中型液体火箭总装测试能力。卫星研发大楼已启动建设、卫星总装测试厂房近期完成封顶,汇聚商业卫星总装试验业务,带动关键部组件研制生产和进出口业务落地,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国家航天局支持下,建设卫星综合数据应用公共平台,结合即将投入运营的航天超算中心,探索面向全球的“所见即可用”卫星数据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卫星数据国际应用、海外数据国内应用、国际协作开发应用与数据共享服务。
三是建设运行新型研发机构,完善产业创新生态。航天城坚持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支撑航天新兴领域拓展,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加速航天成果产业化进程。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承担“国家航天局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中心”和“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数据与应用中心(中国)”的主要业务,组织实施政府间卫星数据与应用合作项目,打造我国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的主渠道、国际卫星数据与应用服务集散地;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统筹海南省航天资源,研究航天科技发展战略和前瞻性政策,引领航天新兴领域应用场景创新,完善“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推进“航天+”产业创新发展,促进航天领域创新成果集成和产业化;西北工业大学文昌卫星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落地国家级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聚焦航天新兴领域国际合作和技术研发,开展卫星研制、运营、服务及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孵化产业增长点。
四是强化院校合作,保障产业创新人力资源。加强与国内外高校进行航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俄罗斯国立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落地文昌国际航天城,今年将实现过渡性办学,开展国际化航天研究生学历教育;积极推动与航天工程大学合作招生,开展航天专业人才培养。与西工大、哈工大等航天领域高校就设立实训基地达成合作意向;扩大文昌职业教育学校办学规模,与航天企业联合定向培养航天专业技能人才。航天城将加快政策落地,推动全域航天城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搭建公共平台,完善创新生态,建设成果转化基地,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互动,着力打造开放型、国际化、创新融合的世界级航天城。
最新文章
- “党建+”视域下构建12345协同育人机制 — 2023-12-07
- 弘扬伟大航天精神 汇聚航天城高质量发展磅 2023-11-10
- 先锋党建中心赴文昌国际航天城学习交流 2023-11-10
- 泸州老窖:党建领航促发展 幸福同酿担使命 2023-11-10
- 学习贯彻新思想 携手奋进新征程|先锋党建 2023-11-10
- 文昌国际航天城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科技创新 2023-11-10
- 泸州老窖集团获得市国资委党委2022年度国有 2023-11-10
- 2023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创新发展大会在苏 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