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五项措施,深化民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申请人减负,真正方便群众办事。
“五减一增”简化办事流程
通过减证明、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和增信息公开的“五减一增”举措,持续优化窗口服务,社会组织各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成立登记申请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精简到20个工作日,变更登记申请审批时限由45个工作日精简到20个工作日。
“早晚延时办+周六不打烊”优化服务意识
为解决“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下班时间没处办事”的突出矛盾,行政审批办事窗口推出“午间不间断”“早晚弹性办”“周六不打烊”服务。 工作日为群众提供早(8:30-9:00)、中(12:00-12:30)、晚(5:00-5:30)错峰办理服务;每周六9:00-13:00安排2名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周六延时服务,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提供延伸服务,深化服务内容
打造刻制印章、银行开户、税务登记、领取捐赠发票及日常活动开展等事项“政策服务包”,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提供延伸服务。对咨询不属于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办理事项,做好记录,通知相关处室与群众联系。开展“我是窗口排头兵”争创活动,通过戴党徽亮身份、文明服务作表率及树阳光政务形象等形式,规范服务行为,深化服务内容,提升为民办事服务质量。
“不见面”审批,落实防控措施
重建社会组织登记审批系统,打通多个数据资源,实现实体与网上大厅无缝衔接的审批模式,让社会组织最多跑一次。开发审批服务人工智能咨询系统“审批宝”,24小时为有登记需求当事人提供业务咨询服务。 在“社会组织众扶平台”微信公众号开设“微讲堂”,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提供成立登记、变更、注销等办理实务课程。 倡导以“电话、邮箱、智能终端、微信”等方式完成咨询指导,以网上办理、EMS邮寄、发送电子材料等方式完成“不见面”审批。
减免审计费用,减轻财务负担
社会组织在办理法人变更登记、注销登记过程中,需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法人离任审计报告和注销清算审计报告。为了让社会组织在做公益的同时感受全新办事服务体验,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免费为社会组织提供离任审计和清算审计服务,平均每年为社会组织办事减负160多万元,有效减轻社会组织财务负担。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聚焦“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办好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行政审批制度,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 “党建引领促发展 服务社会做贡献” 2024-11-13
- 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到先锋党建中心调研 2024-03-22
- 高水平党建研究应当坚持政治性实践性科学性 2025-02-21
-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 2025-02-17
- 做足做实调查研究基本功 2025-01-20
- 把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2025-01-14
- 张庆:扎根乡村 直播助农 2025-02-19
- “不怕难”的南书记 2025-01-27